• English
  • 师生来信
人才培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历史沿革:

  专业始建于2010年,并于当年开始招生;专业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国家特色专业;2012/2015/2016级合肥工业大学校级英才班依托专业;2017年成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成为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建设专业;2020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2023年成为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专业。


专业特色:

  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环境保护、光电信息等领域,重点致力于绿色能源领域中先进二次电池体系所涉及的材料学、电化学、光电信息工程、能源工程及环保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实现绿色制备技术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形成“德育为先、现代物理化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深厚扎实、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突出”的专业特色。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继续深造率达45%以上。就业领域集中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电显示材料与器件、IC以及功能材料与器件等,毕业生多成长为国内知名企业的技术或管理骨干。


专业定位:

  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物理、化学基础和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以及广泛的人文知识,具备新能源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等环节的实验技能和新能源产品与器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拥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等相关行业,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电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从事技术与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将继续面向国家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高效赋能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建设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一流本科专业。


主要成果、人才等: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安徽省百人计划3名。专业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军委装发部“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以及联合)项目、安徽省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校地合作产业创新引导资金项目等5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Carb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Scripta Materialia, ACS Nano,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和物理学报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R1)。



专业秉持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坚持教学-科研-应用之间的相互促进和高效衔接,建成安徽省智慧课堂课程1门,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示范项目1门,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R2),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4项(R1/R3/R3/R4),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R1),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R1);先后出版《纳米材料科学基础》(教育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等高水平教材。近三年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国家级一等奖等佳绩,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